作者:
發布時間:
2022
-
08
-
17
點擊次數:
0
文獻解讀BAIHUI原名:Sticky dead microbes: Rapid abiotic retention of microbial necromass in soil譯名:死亡微生物的粘附性:土壤中微生物殘體快速的非生物固定機制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8.5(2021)發表時間:2020年8月14日第一作者: Kate M.Buckeridge通訊作者:Kate M.Buckeridge主要單位:Lancaster Environment Centre,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Lancaster, UKUK Centre for Ecology & Hydrology, Lancaster, UK01摘要微生物殘體主導土壤有機質。最近關于殘體和土壤碳儲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殘體的產生和穩定機制,而不是殘體的固定機制。我們使用穩定同位素標記微生物殘體進行土壤培養試驗。結果表明,對于短期的殘體固定,非生物吸附固定可能比生物固定更重要。我們證明了殘體吸附固定不僅發生在礦物表面,還可能與其他殘體相互作用。此外,殘體化學性質能改變殘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當存在酵母殘體時,細菌示蹤殘體會保留更多。這些發現表明,除了化學穩定性之外,微生物殘體的吸附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特性需要在土壤固碳的背景下進一步研究。關鍵詞:土壤有機質,功能特性,穩定同位素,草地牧場,碳固持,氮02背景土壤有機質(SOM)是土壤健康和可持續農業的關鍵指標。對SOM穩定性的研究傳統上側重于植物對土壤輸入的質量和數量,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SOM主要由死亡的微生物產物和殘體主導。殘體在土壤中的持留時間可能受到殘體吸收固定到微生物生物量影響,但殘體固定最終依賴于其吸附到土壤礦物表面形成的微團聚體。實際上,生物固定作用(微生物固定化)和非生物固定(吸附和分子相互作用)可能同時發生,但尚未有研究評估這些短期過程的相對重要性(圖1)。礦物表面可觀察到微生物殘體,這支持以下觀點:穩定SOM的積累主要由有機-礦物吸附控制,并受礦物表面積限制。然而,實驗檢測到的殘體并不是均勻的覆蓋在礦物表面,而是以塊狀形態存在,這表明SOM的穩定性也可能包含有機物間的相互作用,或殘體通過離子相互作用、氫鍵、范德華力、(部分)包埋作用和其他殘體及有機質粘連(圖1)。了解這兩個非生物吸附過程的相對重要性對于預測SOM持留時間的上限至關重要。微生物殘體的化學性質被認為是SOM儲存的不重要調節因素,因為相比不同的植物輸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