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23
-
02
-
08
點擊次數:
0
文獻解讀原名:Leaf litter decay rates differ between mycorrhizal groups in temperate, but not tropical, forests譯名:在溫帶而非熱帶森林中,不同菌根群的凋落葉腐爛率不同期刊:New PhytologisIF:10.768發表時間:2019.4第一作者:Adrienne B. Keller摘要雖然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影響機制已經很好地建立起來,但缺乏一個框架來預測生態系統內部和跨生態系統凋落物腐爛的種間差異。鑒于先前的研究將樹木菌根與碳和營養動態聯系起來,研究假設森林中的兩種主要菌根群叢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真菌在凋落物分解率上有所不同。實驗收集了溫帶和熱帶/亞熱帶地區AM和ECM相關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200種)的凋落物化學和腐爛數據,并研究了凋落物腐爛速率、菌根關聯、系統發育和氣候之間的關系。在溫帶森林中,AM凋落物比ECM凋落物腐爛更快,凋落物含氮量和系統發育最能解釋凋落物腐爛的變化。在亞熱帶森林中,不同菌根組凋落物腐爛率無顯著差異,凋落物腐爛率的變化主要由凋落物中的磷引起。研究結果表明,對樹木菌根關聯的認識可以提高物種對生態系統過程影響的預測,特別是在AM和ECM物種通常同時出現的溫帶森林,為森林凋落物質量、有機質動態和養分獲取之間的聯系提供了一個預測框架。研究背景植物凋落物分解是連接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基本過程,能有效耦合所有陸地生態系統中的碳(C)和養分循環。凋落物分解速率決定了腐爛植物組織中損失的營養物質多快能被生物吸收,從而決定了生態系統C循環和營養物質的儲存和損失。同樣,凋落物分解是確定養分有效性對植物競爭和群落結構的影響程度的重要過程。盡管幾十年的研究已經闡明了影響凋落葉分解率的三個主要控制因素——氣候、基質質量和土壤性質,但仍缺乏一個框架來整合這些因素來預測生態系統內部及之間的凋落葉腐爛率。這也阻礙預測物種的增減如何影響生態系統功能、生態系統服務和C循環對氣候變化的反饋。植物功能性狀在本質上是相關聯的,反映了由植物生理和環境控制形成的生態進化權衡。因此,在考慮復雜的動態過程(如凋落物分解)時,功能性狀方法可能特別有用。一種正在引起人們興趣的植物功能特征是菌根關聯。超過90%的植物與單一類型的菌根真菌有關,每個菌根組的植物物種的優勢已經被假設來反映和決定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這是由于不同群體間植物性狀和土壤性質的差異。對于森林樹木,兩種主要的真菌類型是叢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真菌。據研究,AM和ECM相關樹種在養分利用性狀上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