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9
點擊次數:
0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文獻解讀原名:Global patterns in mycorrhizal mediation of soil carbon storage, stability, and nitrogen demand: A meta-analysis譯名:菌根介導土壤碳儲量、穩定性和氮需求的全球模式:一項薈萃分析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8.546發表時間:2022-03第一作者:Yuntao Wu摘要了解控制土壤有機質(SOM)儲量及其穩定性的因素對預測土壤有機質對環境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意義。菌根真菌在調節土壤碳(C)和氮(N)循環中的作用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然而,菌根真菌如何影響不同土壤組分的C分布和N需求還不清楚。在這里,我們收集了來自叢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主導生態系統的不同SOM組分的C和N濃度的全球數據集,涵蓋了主要的生物群落,包括熱帶森林、溫帶森林、針葉林和草地。在此基礎上,研究了菌根共生對不同穩定性SOM組分碳儲量和碳氮化學計量的影響。研究發現,無論是表層土還是深層土,ECM生態系統的非根際土壤C儲量和C:N比值均高于AM生態系統,顆粒有機質含量(POM)也有相似的變化規律。而在AM和ECM生態系統中,礦物相關有機質(MAOM)中的碳儲量沒有差異。此外,隨著非根際土壤C濃度的增加,表層土壤MAOM碳儲量在ECM生態系統中趨于穩定,而在AM生態系統中則持續增加。隨著土壤N濃度的增加,ECM生態系統非根際土壤C儲量的增長速度高于AM生態系統,這主要是受POMC儲量增加的驅動。我們的研究強調了AM和ECM生態系統土壤C儲量和相對穩定性的差異。盡管ECM生態系統的土壤C儲量較高,單位土壤C的N需求量較低,但大部分C分布在相對不穩定的POM中。因此,ECM生態系統的SOM可能更容易受到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引起的干擾。研究背景幾乎所有的植物根都與菌根真菌共生。叢枝菌根(AM)至少起源于4.6億年前,在80%的維管植物科中都有發現。外生菌根真菌(ECM)比AM真菌的進化晚了大約3億年。雖然只有約2%的植物物種與ECM相關,但地球上約60%的樹莖是ECM的共生體。AM和ECM植物具有不同的養分經濟和凋落物質量;因此,它們對土壤有機質(SOM)積累的貢獻可能不同。事實上,近幾十年來,菌根真菌在調節土壤碳(C)和氮(N)動態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識。多項研究表明,ECM植物主導的生態系統比AM植物主導的生態系統每單位氮儲存更多的土壤C。然而,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表層土壤C的大量儲存。SOM是具有不同...